Hugo ʕ•ᴥ•ʔ Bear Blog

前言


《癸卯年九月十一小记》这篇文章当中,的倒数第二和第三段,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原来并不存在的条件双方,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被组合在了一次,产生了新的不同的效果。

同时在《近期数据归档及体会》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日志文件的设想”,我引用以下表述:

我们的大脑就像是地球上的蚂蚁,而各式各样的记忆和技能如同各种各样的地形,所以我们的灵感会被快速遗忘,我们瞬时记忆,很大来自于潜意识,长期记忆,以及短期大量重复记忆。
如果我们没有请求数据库的操作,那么这些记忆,有价值的记忆会被遗忘。即使有请求数据库的操作,如果延时过多,或者负载冲击,也会导致数据库中“精灵”的死亡,精灵的生命周期取决于我们对于数据库的执行策略和环境干扰,即上述的联想拦截,在用户端发送请求时,数据会跨越很多条线路,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就像是地球上忙碌的蚂蚁。

今天我着重对“精灵”的概念做一些深入的解析,我所认为的精灵是一种碰撞和组合形式,您可以将其想象为信号中的δ脉冲,这是那些能够刺激我们兴趣的事情。每一个精灵都在以其自身的方式帮助我们进入心流的状态,但是每一个精灵都有其生命周期,所以在博客设计和演变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最小稳定系统。

正文


由于在我们生活中存在数以万计的干扰,我们每天将会面对海量的变量,我们需要上课,需要对我们的大脑进行数据库的复杂读写工作,诚然有一些操作并不符合我们主观的意愿,但是正因为如此,才衬托出碎片和离子时代中最小稳定系统和过程的重要性。要么我们只能在夸克级别的数据流中,消耗自己宝贵的生命,用低价值的麻醉进行买椟还珠。

我并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但是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现在我在写作的时候,我不会刻意去构思一篇文章的所有架构,如同完成一篇标准的应试文章一样,这不符合我的个性。我的大部分的动力来源,基本上仅仅是由一些有趣的想法驱动, 比如我遇到了某个有趣的精灵,值得我去记录下来,就是这样简单的行为。

我必须先进行阐述明白什么是最小稳定系统,在《博客优化》这篇文章中,我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

谈谈我的博客的设计思路, 基于notion架构下的博客,我是这么理解的,我将展示的界面仅仅设置为五个,分别以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进行命名,这个五个界面,分别象征着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所应该具备的几个基本步骤,导向-输入-存储-输出-反馈。

我觉得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的时候,我更愿意遵循以上的步骤,从导向到反馈,我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我们需要像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那里索取相对应的经验。

我们并不单纯是对于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提取,我们更像是运用一种生成式的方式来表达我们自己的观点。

萤火虫


小时候我们读《拇指姑娘》,还有古代神话里的田螺姑娘,您也可以想象您小时候在农村河边抓过的萤火虫。

正因为,我们醒来的时间是有限的,比如,今天早上我是7:10醒来,我晚上大概23:30开始睡觉,那么我这一天醒来的时间可以被视为一块区域,您也可以看作是一张白纸,或者一个表格,以任何您喜欢的比喻都可以。

在这一天,我也许不会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于是我去搜索近三天的数据库,哦,然后我知道我必须吃早饭,然后去上课。上课需要占用多少的固定时长,在这段时间内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一切的您需要根据您的感觉做出对应的评估。

就我上午的体验来说,主要学习了飞机通信系统的组成构建,了解了P8板上各个部件的作用,进行了飞机通信系统的调试,能够接收到塔台的信号。然后我饿得很快,对于我来讲,我很渴望吃饭,也很渴望睡觉。

上午我并没有遇到属于我的精灵,下午和晚上的时候才慢慢遇到,首先是阅读《javascript百炼成仙》,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晚上看了看up主:小梅vlog的视频,仿佛重新回到了安宁的农村生活。看到老石分享的视频,最开始我是打算分享到朋友圈,但是一想,不如一起写到今天的总结里。

所以,每天写总结的过程,你也可以理解为抓萤火虫的过程,你需要知道自己喜欢哪些事情,哪些事情对你比较有启发,以及如何制衡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并做好这些事。

用更好的方式表达精灵的嵌套逻辑


您可以选择总结的范围,比如专注于某一个特定主题的书写,或者采用更符合时间线的方式,对整个的生活轨迹做具体的梳理,取决于您对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是选择直接忘记,还是做出合适的归档。

那些被塞进脑袋里的知识,之所以不进脑子,大概率是被忘掉了。

正如我上文写到的,如果我不回忆今天的上课内容,大概率在这门课结课后的数个月就忘掉了一大半。

但如果您希望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您所遇到的精灵的嵌套逻辑,我想您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正如您以及学会了折千纸鹤,但未必会折玫瑰千纸鹤。二者的技术难度和带来的震撼是不一样的。

这就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更高的专注度,同时您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开发出属于自己思考逻辑的独特算法。

明确阅读与内化的区别和联系


当我们在阅读一件作品或者在欣赏一部艺术品的时候,由于参与条件的双方都在释放能量,所以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冲击会更大,带来的体验也更好,但是听懂未必能内化并且讲出来,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样这也把学习的过程往更加高阶的方向去引导,在当下,这确实是很高的要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进行如下引用

_这句话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舝》。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原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
意思正如宋朱熹解释:“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结合诗经通篇,就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所以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就是——抬头仰望高高山,快快奔行在大道。四匹马儿跑不停,六条缰绳连如琴。见你车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直到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正如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_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总结


今天的总结暂时先到这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去优化和修正我们自身的理论,保持有趣的灵魂,向内心朝拜。

#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