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谈美》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节了,上次整理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一个半月之前,我真的会谢,看来读书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归档之后,估计再次回顾这本书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但是记录在博客当中之后,所想即所得,我现在去QQ空间翻一篇从前的旧说说就比较困难,现在用博客分类之后,速度就会快很多了。
正文
总结
在这本书的结尾,朱光潜先生再一次回顾了在开篇所提出的艺术和人生之间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和人生之间存在距离,但是艺术和人生之间还是相通的,离开艺术,人生会少很多乐趣。
这个思想其实还是蛮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很难接触到美学相关的内容,甚至很多时候还在审丑。
其实我觉得读一首好诗,也许给人的体验更加不一样呢。
这里有一段话我很喜欢。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当然,我觉得可能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追求不太一样,适合自己就好。
这里朱光潜先生还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境界,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完美,能够流露至性深情,能够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这里还有一个观念,非常耐人寻味,朱光潜先生说,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我不是很能完全理解,但是或许有几分道理呢。
我们且看这样一段话。
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
朱光潜先生希望生活是一种严肃的美学,我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红楼梦》,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曹公感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觉得有相通之处。像我创作,我其实还是以一种比较随意的态度去创作的,所以也许我能成为作家,但很难在科学领域更进一步呢。我其实对待生活也没那么认真,我现在还是觉得怎么开心怎么来的。
所以我也许很难成为一个艺术家。
在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同样耐人寻味。
“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何以看成“至高的善”呢?这个问题涉及西
方哲人对于神的观念。
其实不仅仅是西方哲学,在《道德经》中,老子就已经很重视无用之用了,无为而治,至今仍然是很难理解的概念,包括老子提出的,自然。中医理论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最后朱光潜先生的呼吁,我觉得挺好的,你说,我们为生活这么忙忙碌碌,图什么呢,还是在害怕什么呢,意外避无可避,当然我现在之所以出此狂妄之言,确实还是因为没被社会毒打过,体会不到生活的压力。
但我觉得,其实我们苦苦追寻的,或许只是观念上浅浅的改变,以及一句善意的提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