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o ʕ•ᴥ•ʔ Bear Blog

更新


这部分记录这篇文章的更新日志

删除过于琐碎的描述,增加新理解 2024-04-14


目前采用 memos+flomo 的方式进行碎片化记录,memos 用于记录读书笔记和一些其他的灵感。计划将一些其他的笔记比如刷 bilibili 的知识,要么单独开一个专栏放起来,要么就先不刷。

前言


概念:笔记同传用于解决大脑陷入某种处境下导致的情绪分化,例如刷视频停不下来,读书读得沉迷停不下来。打游戏打得上瘾停不下来,做工作过于理想。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进行穿插式任务,避免过度沉溺某一种感觉。记笔记其实就是类似于一种中断。

正文


这部分我将详细介绍我遇到的问题以及我思考出的解决策略。

笔记同传的定义


和同声传译一样,及时的双向文本转述,有助于双方的配合,而我的假设就是希望大脑和双手能更好的配合,而不是某一方永远占据优势,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大脑会认为我一直在工作,得不到休息,而实际上已经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了,要注意我们的大脑并非时时刻刻能保持理性,他需要换一个思维环境才能得到休息。

不知道大家玩过没有,倒一本热水,把脸凑近杯口,这种热浪的感觉是一阵一阵的,而且飘出的水气也是很有节奏的,这就是节奏感。

所以说,笔记同传的概念就是,在大脑准备休息放松的时候,比如刷视频,旁边最好能放个笔记本,就比如 notion,或者是自己用得顺手的笔记软件,在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做及时的记录,这样存储在大脑当中的信息就不是无序的,混乱的,庞杂的,用一种更加整饬的排列组合更便于自我的提取,这无异是一个重大的前置改进,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记录的习惯,所以我们永远会被标题吸引,最终掉进了漩涡。

双重环境下的魅力


无论你是在阅读一本书,我们最期待的是和作者的观点产生碰撞,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我们可以把这种体验定义为学习体验。

而在我们写作的过程当中,打字,就是从无到有,输出自己思想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作为思考的过程。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这样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你只刷视频不记录,就会很迷惘,然后只是不断反刍自己过去的经历停滞不前就会疲惫。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有节奏地结合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快乐,使得不过分偏颇某一方。

当我们学习完一个预料时,我们更希望通过思考来加深预料的记忆,最终为我所索引,在日后便于二次索引,这样子我们的长期记忆会更加牢固。

习惯大于形式


在刚开始的时候,永远是最困难的起步阶段,因为你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价值,如果换做我而言,这是我的第一篇博客日志,我会觉得非常不自在,我下手会非常慢。

但是当我现在积累一定数量的写作量的时候,使用这一门语言进行流畅地书写就完成成了一种肌肉记忆,我只需要把我脑袋里所想的东西,倒出来就行了,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就像你在开车一样,当思维流畅了,开车自然而言就走远了。

但是这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习惯的养成,我问过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但是有持续记录并输出习惯的小伙伴还是比较少。

就像我们读书做笔记一样,最开始的是释放天性,不用太在乎形式,做起来之后,在后面再去优化文章的思路和构型。

多级缓存策略的设想


分享欲是驱动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有时候小的灵感不足以或者时间条件不允许我们去立刻书写一篇文章,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最合适的存放灵感的容器,当然微信朋友圈可以,flomo 也可以,obsidian 也可以。

后面我们可以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对这些笔记进行归档。

保证每个精灵的生命周期。

总结


笔记同传的思想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从前老师的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本质上就是读电子书,做电子笔记。

#实用教程